广州试管医院
推荐文章
成功案例
热门文章
新生儿重症肺炎
2023-05-23

【导读】新生儿感染肺炎可大可小,妈妈们绝对不能忽视。而肺炎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病,如果是较为严重的则会演变成重症肺炎,则需要及早地诊断和正确处理,以免留下任何的后遗症。

新生儿肺炎的类型

儿童疾病中肺炎是很常见的,一些肺炎轻微的话治疗起来并不难,但是如果新生儿发生了肺炎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的话,可能会成为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。所以家长们在护理新生儿的时候一定要尽量预防这类的疾病,及时了解新生儿肺炎,早发现早治疗。那么新生儿肺炎的类型有哪些?

1、感染性肺炎

这类的肺炎包括新生儿在产前、产时以及出生后遭受到病原体的感染而引起的,这类的病原微生物包括病毒、细菌、支原体、衣原体等等,主要的传播途径有母体传播、接触性传播以及医源性传播等等。这类肺炎的症状比较多,产后感染肺炎的新生儿可能会出现短暂的咳嗽以及吃奶时会呛咳。

2、吸入性肺炎

这种新生儿肺炎主要是因为在怀孕的时候新生儿就已经发生了感染,在子宫内胎儿如果吸入羊水或者胎粪的话会感染肺炎,这种就叫做羊水或胎粪吸入性肺炎。在出生后新生儿因为吸入乳汁引起感染的话叫做乳汁吸入性肺炎,症状主要有青紫、呼吸增快、口吐白沫等。

新生儿肺炎的后遗症

新生儿患了肺炎应及时治疗,并注意以下几个问题:患儿应取头高侧卧位,保持呼吸道通畅,以利于分泌物排出;对呼吸困难的患儿应供给氧气吸入。对发热患儿应进行降温,体温不升者应给予保暖,必要时置于暖箱内;供给患儿足够的热量、营养和水分,增强机体的抵抗能力。那么新生儿肺炎的后遗症有哪些?

1、心力衰竭:发病时小儿躁动不安,呼吸困难和发绀、心率加快、180次/分,呼吸急促,60次/分,肝脏增大,下肢浮肿等,应立即采取措施,控制其发展,利用强心剂,利尿剂等治疗。

2、呼吸衰竭:小儿烦躁不安,呼吸困难和紫绀,呼吸早期加快,重时减慢,有呻吟呼吸和呼吸节律改变。重危时心率加快或减慢,并可出现昏迷和抽搐。

3、脓气胸: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时,易发生脓气胸。此时,高热持续不退或体温下降后又再度上升,咳嗽频繁,呼吸急促,不能干卧,一侧胸廓饱满。

4、缺氧性脑病:肺炎呼吸困难缺氧重时,小儿呕吐、头痛、嗜睡或烦躁不安,继之昏迷惊厥。脑病发病较急,来势凶猛,病情险恶,往往与多种并发症交错出现,相互影响,使病情变得更为复杂,病死率高。

5、中毒性休克:体温骤升达40—41℃或骤降,寒战、面色灰白、烦躁或昏迷、多汗、皮肤呈大理石花样改变,血压下降或测不出,同时出现多脏器功能改变,症状凶险。

6、中毒性肠麻痹:表现为高度腹胀、呕吐、便秘和肛管不排气(不放屁)。腹胀压迫心脏和肺脏,使呼吸困难更严重。此时,面包苍白发灰,腹部叩诊呈鼓音,肠鸣音消失,呕吐物可呈咖啡色或粪便样物,x线检查发现肠管扩张,壁变薄膈肌上升,肠腔内出现气液平面。 此外,小儿肺炎还可以并发肺不张,肺气肿,肺大泡,支气管扩张症等,所以说新生儿肺炎既为一常见病,又为一危症,故家长不可不注意预防和护理。

新生儿肺炎如何治疗

新生儿肺炎是最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,孩子越小越易患病,多发生在出生1~2周后,一年四季都可发生。新生儿肺炎往往表现为鼻塞、咳嗽、发热、精神萎靡、呛奶、不哭、口吐细白泡沫、呼吸浅等表现;口周或肢端可见青紫,其他部位皮肤发灰或苍白;严重者可呼吸暂停。那么,新生儿肺炎该如何治疗呢?

1、一般治疗法是保持呼吸道通畅:尽快清除吸入物,吸净口咽、鼻部分泌物,定期翻身拍背有利于痰液排出。加强护理和监护,注意保暖。保持室内空气新鲜,有适宜的稳定的温度和湿度。

2、抗生素治疗法是新生儿出生后一旦发现呼吸增快即开始抗生素治疗:细菌性肺炎以早期静脉给予抗生素为宜,原则上根据病原菌选用抗生素:

1)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:可用第一代头孢菌素、耐酶青霉素或氨苄西林(氨苄青霉素)。

2)B族溶血性链球菌肺炎:可用氨苄西林(氨苄青霉素)和青霉素治疗。

3)革兰阴性菌 铜绿假单胞菌、重症或对一般抗生素耐药者,可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;肠道杆菌肺炎可用阿米卡星(丁胺卡那霉素)和氨苄西林。

4)李斯特菌肺炎:可选用氨苄西林(氨苄青霉素)。

5)衣原体肺炎:首选红霉素。

6)厌氧菌感染:首选甲硝唑(灭滴灵)静脉滴注。

新生儿重症肺炎

7)病毒性肺炎:可用利巴韦林或干扰素治疗。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可用利巴韦林(病毒唑)雾化吸入。单纯疱疹病毒可用阿糖腺苷或阿昔洛韦(无环鸟苷)静脉滴注。

3、供氧;对于重症并发呼吸衰竭者,可用持续正压呼吸或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。对于低氧血症,可因情况进行供氧,维持血氧在6.65~10.7kPa(50~80mmHg),不超过16.0kPa(120mmHg)。

4、对症处理:根据具体病症进行对症处理。如烦躁、惊厥者及时进行镇静、止痉;体温不升者应保温等。

5、支持疗法:

1)增强抗病能力 输新鲜血或血浆,根据病情可少量多次应用;用人血丙种球蛋白或人血白蛋白增加免疫功能。

2)保证营养及液量 保证营养供给,维持水、电解质平衡。


参考资料